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5年5月26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比特币2025大会”上,比特币投资公司Strategy(前MicroStrategy)执行董事长Michael Saylor再次发表了对当前行业热点问题的鲜明看法。他在大会期间的一场活动中指出,当前有越来越多机构尝试发布“链上储备证明”(Proof of Reserves),以提升透明度和增强用户信任,但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坏主意”,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链上储备证明是一种通过区块链技术向公众披露资产储备的方法,旨在让用户验证加密平台是否具备足够的资产支持其业务运营。尽管近年来加密行业频发信任危机,不少交易所和托管平台借助这种方式展示其“资产透明度”,以期赢回用户信心,但Saylor对其背后的安全性提出了强烈质疑。
他强调,当机构主动公布钱包地址和储备细节时,实际上是将大量潜在攻击目标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这不仅会使发行方面临被黑客盯上的风险,也可能连带危及资产托管方、交易平台及其终端投资者的安全。他指出,黑客与恶意行为者可以利用这些链上数据进行更为精确的攻击、监视资金流动,甚至发起复杂的社会工程攻击。
Michael Saylor进一步表示,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公开披露链上信息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他认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攻击者也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和目标识别能力,如果机构盲目披露钱包地址、资产数量等敏感信息,可能为日后被追踪和攻击埋下隐患。
这番言论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不少人认为透明度确实是增强行业信誉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经历了多个中心化交易所暴雷事件后,用户对于资产真实性的关注大幅上升。另一方面,Saylor所指出的“安全泄露”问题也并非无的放矢。在区块链不可篡改、信息永久记录的特性下,钱包地址一旦被识别,未来所有操作几乎都将受到监控。
此外,Saylor一贯主张以比特币作为核心储备资产,并强调“自我托管”与长期持有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动下,Strategy已持有超过十万枚比特币,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比特币持仓实体之一。他的安全观点,体现了对机构责任、资产保护与去中心化理念的深度理解。
2025年,加密资产行业仍处于监管不断完善、技术快速迭代的阶段。Michael Saylor对于链上储备证明的警示,再次提醒市场参与者,在追求透明与合规的同时,不应忽视安全与隐私的基本原则。在透明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或将成为加密生态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