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最新进展。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介绍,我国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实现了部分开源。这些大模型不仅在科研和互联网领域获得应用,还正加速向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传统产业渗透,助力企业在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现智能化转型。
目前,以AI手机、AI电脑、AI眼镜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已推出超过100款,形成了覆盖通信设备、智能穿戴、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矩阵。这些AI终端设备集成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实时翻译、辅助驾驶等多种智能化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正逐步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过渡。从政务、金融、医疗,到制造、物流、教育等多个垂直行业,AI技术正被快速落地与部署,催生了大量新模式、新业态。例如,AI赋能的智能客服、智能质检、AI生成内容(AIGC)、工业视觉识别等应用,已经在多个龙头企业中实现商业化部署并获得显著效益。
此外,国家正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顶层设计与配套政策。除了对大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算力布局等基础环节持续投入外,还鼓励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协同建设开放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应用。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算法伦理、模型治理等规范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保障技术在高质量轨道上发展。
AI终端产品的大量涌现不仅刺激了消费,也在推动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专家指出,AI硬件设备的快速普及将进一步推动5G、边缘计算、传感器、芯片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实现智能硬件和智能服务的协同进步。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生活的高科技符号,而是在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创造全新消费体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大模型落地场景不断拓展,AI产业将持续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