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5年8月1日,香港备受关注的《稳定币条例》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的信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将在条例生效后的前六个月内,即至2026年2月1日前,为符合条件的稳定币发行人颁发“临时牌照”,以作为进入香港市场的过渡机制。
这项制度安排是为了在全面牌照审核机制正式实施前,给予有意在港运营的稳定币发行机构一个缓冲窗口期。根据条例内容,凡是有意在香港或对港元锚定的法币稳定币进行发行和运营的机构,必须获得金融管理专员发出的相关牌照,方可合法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管理专员将根据申请人的技术能力、合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储备资产配置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审查。对于申请者来说,仅有申请意愿或业务模型并不足以获得临时许可,其运营能力需得到金管局“信纳”。若在评估过程中被认定不符合标准,该稳定币发行人将收到“拒绝通知”,并被迫进入结业程序。
一旦“拒绝通知”发出,相关机构须在收到通知的当天起进入结业期,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有序结束其在香港的所有业务。这一安排确保了监管力度的严谨性,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市场和用户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规定明确的退出机制,香港在吸引全球稳定币发行人的同时,也保障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业内人士分析,香港选择设置“临时牌照”过渡期,既是为了鼓励合规稳定币机构积极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为了在技术评估、市场运行、法律责任等方面建立一套更可控的审查机制。这为国际合规机构和本地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有助于金管局逐步完善数字资产领域的监管工具箱。
稳定币作为虚拟资产与现实法币之间的桥梁,其发行及运行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香港此次通过《稳定币条例》,并率先设立“临时牌照”机制,展现出其在推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找平衡的务实态度。
未来,伴随稳定币制度正式全面推行,预计将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与中资企业通过合规方式进入香港虚拟资产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或将凭借这一政策,构建在亚洲甚至全球具有标杆意义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