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近日,摩根大通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对稳定币市场的未来增长提出相对保守的预期。该行指出,尽管稳定币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但其主流采用的速度远未达到一些乐观预测所预期的水平。根据摩根大通的估算,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长至5000亿美元,而非此前市场部分声音所称的“突破1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目前稳定币主要以美元挂钩的形式存在,例如USDT(Tether)、USDC(USD Coin)等是市值最大的几种代表性稳定币。然而,摩根大通认为,从现有趋势来看,这类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主流采用。无论是在零售支付、国际汇款,还是在日常交易场景中,稳定币的使用频率和渗透率都相对有限,更多仍集中在加密原生市场内部,如交易所结算、DeFi协议抵押等。
在宏观金融层面,摩根大通还指出,传统金融机构与稳定币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隔阂。尽管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探索将稳定币用于跨境支付、合规结算等场景,但监管不确定性、合规壁垒以及公众认知的滞后,依旧是限制其扩张速度的重要因素。
报告进一步提到,当前全球经济与货币体系的结构也决定了稳定币推广的难度。在缺乏明确法律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政府和中央银行对民间主导的稳定币系统持谨慎甚至保守态度。尤其是在多个国家积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CBDC)开发的背景下,稳定币的发展路径可能受到更多政策约束,进一步压缩其市场空间。
尽管如此,摩根大通也承认,稳定币在特定场景下仍具有强劲的应用潜力。例如在没有稳定法币系统的国家或地区、外汇交易受限市场,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中,稳定币已成为资金流动和价值存储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随着一些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机构投资者对于稳定币的接受度也有一定提升。
不过,总体而言,摩根大通并不认为这些利好足以在短期内推动稳定币规模跨越至1万亿美元水平。根据其预测,即便在最佳发展路径下,2028年前稳定币市场的总市值仍将止步于5000亿美元左右。
这一预测不仅体现了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长期前景的审慎态度,也反映出当前稳定币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在去中心化与合规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或将成为稳定币未来能否突破成长瓶颈的关键问题。
未来几年,稳定币行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取决于全球监管协调、技术标准统一、用户信任建立等多重因素。而摩根大通的保守预期,也提醒市场参与者在布局这一领域时应更加理性和审慎。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